守底线 求突破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武 |
全媒体记者 刘莉
“全市两会高举旗帜、凝聚共识,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明确了2025年全市奋斗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落实市委‘1288’总体工作思路,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两个排头兵’,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奠定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武在接受采访时说。
稳粮食,优供给,让农业发展势头更足。坚决打好稳粮、增特、促融组合拳,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3733.33公顷以上,创新“梨树模式”技术体系,推广保护性耕作40万公顷以上,确保全市粮食单产稳居全省第一,产量突破50亿公斤大关。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新建棚膜面积286.66公顷,发展立体栽培等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冬季蔬菜自给率,推动棚膜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秸秆变肉”“生猪稳产保供”工程,充分释放3个万头牛场产能,重点支持双辽牧原、伊通温氏等生猪养殖企业提质增效,推广“合作社+农户”“农户联合”“村镇联建”等方式,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市畜禽养殖量达到8440万头。打造产业高地。推进吉林省梅花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产3万吨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争创省级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2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5亿元以上,加快扭转“种原粮、卖原粮”局面。
重建设,优环境,让农村景色看头更多。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统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农村干净整治程度稳居全省中上游。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强化“十百千万”工程优先布局,争取一般债券资金1.5亿元以上,创建百村示范村18个左右,巩固338个“千村美丽”村创建成果,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整治人居环境。打好春季、秋季清洁攻坚战,重点整治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破解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完善农村环境长效机制,打通村庄保洁、垃圾清运、设施管护痛点堵点,新改建农村厕所190户,推动村庄从“一时美”变“持久美”。改善生态环境。坚决遏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突出抓好黑土地保护、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等工作,及时组织好畜禽粪污堆沤还田、全量还田,全面消除盲区死角,打赢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
守底线,促增收,让农民生活盼头更大。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奖补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发展绿色种养、庭院加工、乡土工艺、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督促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合力攻坚,确保农民收入增速大幅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慎终如始,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健全完善长效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土地托管服务,加快小田变大田。推进“三资”管理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阳光交易,打造标本兼治、规范管理“四平模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利用好“三资”清查成果,使村级债务比例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