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基层治理最美新“枫”景 ——梨树县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记事 |
通讯员 李奕
梨树县委政法委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头抓总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通过派驻、轮驻、随叫随驻办公等形式,有效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以实际行动助推“平安梨树”建设,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
夯实平安建设“主阵地”
梨树县委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将县综治中心科学选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群众办事方便的繁华地段。综治中心集信访局、人民法庭、社会工作部于一体,总面积约为3900平方米;设立接待大厅1000余平方米,“访、讼、调、裁”四大功能区各担职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设有指挥研判、运行管理、来访接待、矛盾调解、咨询服务和仲裁审判等6类15个功能室,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务实高效的基层治理平台。自中心运行以来,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18件,化解率97.2%,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便民目标。
梨树县综治中心紧邻韩洲公园,基于地理优势创造性探索出“走读式调解”工作法,专业调解员带着矛盾纠纷当事人到公园里边遛弯边调解,既缓和了双方的急躁心情,也减轻了压力和焦虑,极大提高调解成功率。通过这一工作方法,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8件,真正为群众解好“事结”、化好“心结”。
架起服务群众“连接线”
梨树县聚焦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夯实综治中心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入驻部门间的协调调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综治中心运转调度能力。结合自身督办落实职能职责,建立首问负责、教育疏导、协调办事、会商研判、报告反馈、公开监督、评价回访、考核奖惩等八项工作机制,完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综合受理、指派流转、接单办理、及时处置、回访反馈”等一体化工作制度,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和村(社区)副书记分别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具体实行“每周一梳理交办、每月一会商研判、每季一晾晒通报”机制和网格员“每日一调度、每周一提示、每月一通报”的网格工作调度机制,确保重点工作及时落实。
探索定纷止争“新路径”
梨树县综治中心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1+4+N”工作模式和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推进,形成信访接待、诉前调解、劳动仲裁、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法庭立案与审理“一条龙”服务和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模式,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每天都有一名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直面群众,接待来访,进一步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办事效能,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县委政法委有效整合社会法律资源,秉承“普惠、便民、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理念,聘请政法单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高效便民的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疏导,特邀行业专家,为群众纾解心理矛盾、提供心理支持、保障身心健康;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立“律兜”互联网无人律所,依托平台50000名律师资源整合,为群众提供在线、及时、专业的一对一视频法律咨询服务。
梨树县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新模式,为梨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