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红旗街道党工委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一传二建三融合”模式,谱写了一曲曲根植红色沃土、服务经济发展的华美乐章。 红色精神永相传 花生之乡鱼水情 ——双辽市红旗街道全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模式记事 |
通讯员 金迎实 周维维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血脉
不久前,在红旗街道官井村村委会,一场“红色故事宣讲进乡村”主题活动在这里开展。辖区内的退役老兵为乡亲们讲述共产党人方志敏的经历和过往,感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仅是在官井村捕捉到的一个鲜活瞬间。
几年来,红旗街道致力于发挥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红色资源丰富、典型事迹众多、历史底蕴深厚的显著优势,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强化退役军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争做街道“红色先锋”。积极组建“老兵宣讲团”,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杨建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吾辈励志前行”主题宣讲活动,让红色教育直抵人心;组织党员干部到四平塔子山开展“重走英雄路”主题活动,党性修养得到锤炼,理想信念得到升华,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员干部心里成为共识,在红旗街道蔚然成风。
探索创新路径 强化服务保障
建强服务保障体系。红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始终把“退役军人之家”当成自己家来建,把退役军人的事当成自己事来办,把建强用好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深入贯彻落实“五有”“全覆盖”要求,聚力打造既有红旗街区特色,又有“军”的元素融合的阵地建设,在一楼设立退役军人服务岗,通过悬挂“十大英模”画像等,政治文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这里,街区22名大学生携笔从戎,将青春投身强国强军的军旅梦,231名退役军人切身感受到专属于老兵的温暖和关爱。
建好尊崇关爱机制。红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聚焦老兵们的社情民意,整合资源强服务,用心用情办好优待。组织开展“爱心献功臣,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为45名老兵开展健康检查并赠送价值5000余元生活药品;加强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政策,为2名立功受奖家庭送喜报,悬挂光荣牌165户,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85人,送去慰问金2万余元。当得知义顺村退役老兵王德家房屋失火情况,街道第一时间将其家人进行妥善安置,协调辖区企业双英花生合作社为老兵送去2000元慰问金,帮助老兵解决燃眉之急。
凝聚各方力量 实现共建共享
“退役军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街区文明新风尚。红旗街道积极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让退役军人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在桑树村,组织开展“老兵心向党,同唱一首歌”主题活动,丰富老兵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敖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情暖老兵,共度中秋”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沁润老兵生活。如今,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各项工作,引领文明乡风成为新风尚。
“退役军人+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街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建设“小站点”带动“大资源”。成立“老兵调解室”,充分发挥兵支书、人民调解员、辅警等作用,为来访百姓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如官井村有两户居民因垃圾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老兵调解员主动登门进行劝解,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得到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助力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红旗街道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绿色农业两大优势,联合双英花生合作社为20余名退役军人开展花生种植技术培训,解决退役军人就业15人,切实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乡村建设的本领。官井村退役军人刘延飞创办家庭养殖农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战场续写荣光,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