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送暖意 携手迎新春 ——盲人志愿者籍雅琴和困难残疾人共度第51个春节小记 |
全媒体记者 刘莉 周春明
1月28日正是除夕,今年冬季以来最大的一场雪也飘然而至,路上很少有人走动。可一大早,光明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籍雅琴一个人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是什么事让这位7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人一早就出门呢?原来她要去赶赴和盲人杨小杰夫妻的约定——今年除夕,她将和几位残疾朋友到杨小杰家团聚。
自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籍雅琴已连续50个除夕和困难残疾人一起度过。今年春节,她即将迎来和残疾人一起度过的第51个除夕,无论环境和身份如何改变,她答应与残疾人共同迎接新春的诺言从未改变。之前,她每个除夕都是到盲人区光明巷去慰问大家,和大家共度除夕,随着大家迁入光明楼,她又到光明楼和大家一起欢度除夕,多年来,每到除夕,她总是奔赴与盲残人的约会,给盲人朋友带去了无尽的温暖与关爱。但随着盲文图书馆的搬迁,一些上年纪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盲人到盲文图书馆参加活动受限,特别是在光明楼居住的老盲人们。这使籍雅琴深感不安,“自己坚持了50个除夕陪盲人们一起度过的习惯,难道就这样中断了吗?”她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因为举办活动的地点离他们远了,就让他们失去了春节参加集体联欢的机会,只要是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情,就尽量让他们都能享受到。”于是,春节前,籍雅琴自费在他们所住的小区附近的饭店里,为大家安排了午饭。“雅琴不愧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总是挂念着咱们这些老同志,帮我们把联欢会的欢乐气氛补回来了,让咱们又一次享受到了集体过节的乐趣。”老盲人们及陪伴的家属和籍雅琴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对于情况特殊的重残家庭,籍雅琴采取按照各家居住的距离分类进行各类帮助的形式和他们一起度过。杨小杰是一位患有罕见的马凡氏综合症的盲人,她的儿子杨硕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杨小杰的丈夫杨国刚是一位轻度智力残疾人,多年来杨家这三口人一直受籍雅琴的帮助和照顾。为了让杨小杰家也能和正常的人家一样欢度春节,籍雅琴把杨小杰家作为重点户,除了联系有关部门对这户低保户给予救助外,自己还给一家人送去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她以家长的身份给杨硕和杨国刚都送上红包。父母和妻子都病故的半盲人杨小明、87岁的卲凤平和88岁的一级听力重残人老伴儿吴殿臣也在籍雅琴的安排下来到杨晓杰家,面对冒大雪赶来的籍雅琴,大家都特别感动。“没想到,这么大的雪,你还是来和我们一起过节,真让我们于心不忍。”“你们都做好了相聚的准备,我不能因为这场大雪让你们失望。”籍雅琴边擦头上的雪边说。
1月28日下午,杨小杰家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籍雅琴和杨小明、卲凤平贴着春联,屋内香喷喷的炒菜摆满了餐桌。随后,大家品尝着年夜饭,畅谈着各自成长的过程和此时欢度春节的喜悦心情。杨小杰激动地说:“像我这样一个既盲又患有严重心脏病、四肢关节都软弱无力的人能够成为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的委员,我的家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籍大姐的关爱!”并代表全家向籍雅琴表示感谢。籍雅琴向他们表达谢意的同时,也真诚地说:“虽然我们眼前是黑的,可我们心中有光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咱们要胸怀光明感党恩!”说着,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手都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次除夕联欢结束时,大家激动地站起来,由衷感谢籍雅琴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他们2025年除夕的幸福和快乐,这又是一个令大家难忘的除夕。
今年的除夕,籍雅琴除了为重度残疾人送温暖外,还通过微信用个别和集中拜年的方式向大家宣传传统文化。白天她到一个个盲残人家中送祝福,晚上就通过网络拜年方式,在盲人微信群中为大家朗诵诗词等,她向残疾朋友表示:“古人能够做到‘拄杖无时夜叩门’,我更能做到,拄着盲杖去叩响各位的门,和大家一起开展活动,唱歌、跳舞、打太极、背诗词,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她话音刚落,群里便沸腾了,大家互相说着新春的祝福,更希望她这位时刻牵挂着残疾人的优秀党员一生平安。此刻的籍雅琴满怀欣慰与幸福,也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份幸福永远传递下去,让更多的残疾朋友不断感受浓浓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