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致祥 和实生物 和合共生 ——从春节看中国“和”文化 |
任平
先农坛庆成宫,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这是去年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首个焕新亮相的古建筑群。
今年春节假期,中外游客特意来到这里参观祈福,祈愿“家庭和美”“岁物丰成”“好事连成”。
祈福,正是“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的一个活动主题。
因继承传统而富有灵魂,因与时俱新而富有生命。千百年来,尽管春节形式千姿百态,内容广博深厚,但团圆、迎新、祈福的基本内涵始终不变,成为中国人亘古亘今的文化情缘和精神图腾。
团圆——和睦和顺,欢乐吉祥。
迎新——革故鼎新,生生不息。
祈福——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贯穿这一基本内涵的价值内核,则是“和”文化。
中华文化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和”的价值理念熔铸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是“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团圆团聚、实干奋斗、幸福美满都是祝愿与期许的关键词。
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迄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共同庆贺……春节全球“圈粉”,体现了“和”文化被广泛认同。
透过春节,能够更加真切感受到,“和”的理念具有一种无声的力量,穿透人心,超乎自然,超越国界,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一)
在人与家庭的关系上,春节讲求“和气致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