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沉默的杀手”——慢阻肺
全媒体记者 刘爽

《四平日报》(2023年10月10日) 06版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在40岁及以上患者中发病率为13%左右。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等到确诊时肺功能已经严重下降,且这种肺功能的损害不可逆,无法恢复,因此它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近日,记者就慢阻肺有关问题采访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苑波。

记者:什么是慢阻肺?

苑波:“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造成慢阻肺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是由于吸烟或吸入其他有害气体或颗粒引起肺部慢性炎症,最终导致气流受限,也就是“透不上气”。

记者: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苑波: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后期逐渐加重。通常会咳少量黏液性痰,当发生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常有脓性痰。后期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记者:哪些属于高危人群?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诊?

苑波:长期吸烟、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长期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等的属于高危人群。年龄>40岁的以上高危人群,建议到医院做胸部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

记者:如确诊慢阻肺应如何治疗?

苑波:需要赶紧进行规范治疗。慢阻肺的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也是不同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引起的感冒,患者自行停药或者用药不规范也可导致病情急性加重,为了避免急性加重情况的发生,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体质,预防感染,遵医嘱坚持规范服药。患者尤其要重视稳定期治疗,此阶段目标是去除危险因素,防止患者进入急性期,稳定患者的病情。最主要的措施是戒烟,以吸入性药物为核心的治疗方案是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首选,患者还可以采用长期家庭氧疗及呼吸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急性加重期则需要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