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本报评论员 |
几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标准农田建设逐年递增、农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机械化率节节攀升,粮食总产多年稳定在90亿斤阶段性水平上,正向着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昨日召开的2023 农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第三届中国(北方)农业机械田间日活动·第二届中国北方(四平)农机展销会正值我市粮食主产区进入收获季,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必将对我市农业和农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市聚焦打造中国北方农机城,充分发挥运输半径东北最短、农机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全省领跑等独特优势,依托嫁接改造重组、技术研发创新、培育引进成长型企业,构建形成了动力、耕整、播种、植保、收获、农畜产品加工六大类产品为主的农机全产业链,农机品类稳居东北榜首,保护性耕作机具占据东北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本次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奋力谱写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具体实践,更是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奏响了现代农机产业发展“四平乐章”。
我们将牢记嘱托,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文章。利用好本次大会、特别是北方农机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营造农机产业发展氛围,集聚全国人才、厂商、资本、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中国(北方)四平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让“中国北方农机城”金字招牌越叫越响。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都先后制定方案并运用先进农业机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专项行动,同时结合北方地区大田作物特点,强力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有力促进了北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借助本次大会,进一步助推北方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农机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交出维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异答卷。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以前种地靠人堆,现在农业靠机械。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机制造上的广泛应用,农机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耕种保收储等全产业链农机技术和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通过本次大会,引领推动农机产业适应中国北方乃至远东地区发展的新形势,推动中国北方农机产业向着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四平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辐射东北4亿亩耕地区域,拥有广阔的农机市场,是北方壮大农机产业的绝佳之地。我们要总结好本次大会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将北方(四平)农机盛会常态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壮大中国北方四平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规模,促进中国北方乃至远东地区农业机械更新换代,进一步推动中国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