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管春耕勤当先 ——“青年记者乡村行”乡村振兴之双辽市春耕备耕专题采访 |
| ||
| ||
|
农机检修抢在前 “健康”上岗保春耕
全媒体记者 邢天笑 孙莹 张鹏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犁地耙田、打药施肥、整枝打杈……双辽大地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一幅幅“春耕图”尽情铺展。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双辽市统筹抓好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尤其是农机检修工作抢在前,保证让农业机械“健康”上岗,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据了解,今年双辽市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280.36万亩,计划投入农机具2.3万台套,备春耕生产计划总需资金8.1亿元。目前,全市现有的种子、农药、地膜货量充足,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人勤春早争朝夕,农机检修备春耕。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这段时间,双辽市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行动,提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机械维护和保养工作,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助力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叮叮当当……”近日,记者走进那木乡众联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仓库里,拖拉机、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众多农机具摆放整齐,农机维修师傅正忙着检修机械,金属碰撞声不断传来,他们用锤子敲一敲、扳手紧一紧,换零件、加机油,保障机器更好为春耕播种服务。
“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我们4月20号开始进行机械作业,现在要提前将这些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为接下来的玉米播种做足准备。”合作社经理王铁军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一共有59台套机具,相比去年增加了玉米收割机、玉米茎穗兼收机、免耕机等9台套机具,增加投入270万元。这些日子,合作社加班加点进行检修作业,目前已经全部检修完毕。
眼下,正值农业生产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双辽市农机总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农机合作社,进行春季农机安全培训,督促农机具保养维修,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不误农时。“入春以来,我们已经开展培训10余次,培训上千人次。目前,全市农机检修工作基本接近尾声,确保全市尽早投入春耕生产。”双辽市农机总站站长陈军说。
奏响备战春耕“协奏曲”
——双辽市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全媒体记者 张鹏 孙莹 邢天笑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随着盎然春意的到来,双辽市开足马力,早部署、早谋划、早准备,多措并举开展备春耕工作。购农资、升级改造农用设施、育秧苗……双辽大地一派忙碌景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争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双辽大地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春耕备产热潮。
抢先抓早,积极谋划。今年年初,双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水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召开水稻有序机械抛秧技术座谈会,在了解发展意愿的同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提供政策扶持,保障农户收益进一步提高。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财政投入补助资金245万元,主要用于钵盘购置补助、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社会化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对采用有序机械抛秧技术栽培水稻的农户,在落实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基础上,每亩地增加补助47.2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辽市水稻有序机械抛秧技术面积已落实4万亩,计划用种量20万斤,已到位水稻种子20万斤,到位率100%。钵盘计划用量173.25万个,已到位138.6万个,到位率80%。育秧机计划51台,已到位37台,到位率73%。现有抛秧机92台。农业农村局组成8个专家指导组,对口包保稻区8个乡镇场,在产前、产中开展技术培训。目前,8个乡镇场举办水稻有序机械抛秧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2280余人次。
双辽市是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农机作业量大且任务重,提前做好开犁前准备工作,有利于春耕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双辽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抓好农机备耕、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机械“健康”上岗,助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今年,双辽全市计划投入农机具2.3万台套,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农机具检修任务,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万物生,备春耕,不误农时不负春。双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彦军表示,下一步,双辽市将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扎实做好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物资储备、农机检修等多方面工作,稳步推进春季农业生产,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
春耕在即 “粮草”先行
双辽市红旗街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邢天笑 孙莹 张鹏)双辽市红旗街作为花生主产地,享有吉林省“花生之乡”的美誉。在春耕备耕工作中,为提高农户收益, 由合作社统一培育花生良种,并结合农户实际情况,提供全方位服务。
春耕在即,连日来,双辽市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英每天都去公司仓库检查多次。“要垦多少地、备多少种子、施多少肥料,都已经盘算好,现在是付诸行动着手干起来的关键时期。”张英抓上一把花生种子看了又看,确定没有霉变等不良状况,才放心离开。
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双英种业有限公司,立足双辽花生产业优势,以品种选育、花生种植、科技推广、花生加工为一体,采用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拥有双英2号、双英5号等7个系列花生自主研发品种。“双英2号和5号拥有皮薄好吃、产量高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2号一公顷比常规品种产量多2000斤,5号一公顷比常规产量多1000斤,产量多、卖价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张英说,今年,合作社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预计种植花生200公顷,一公顷产量在1万斤左右。待9月份花生成熟后,将销往内蒙古、辽宁、松原、扶余等周边地区。时下已经准备好160吨化肥和500万斤种子,等5月到来,便开始播种。
在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遇到了前来签订订单的种植户王大哥。据他说,看到家乡花生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就在前年加入了合作社,并在合作社的帮助下种植花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今年,他不但增加了种植面积,还早早地签好了订单。用他的话来说,有了合作社的帮助,种地心里踏实多了。
种肥入户,只待开犁。目前,双辽市红旗街备春耕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广大农户信心十足,力争实现春播“开门红”。
春耕正当时 水稻育秧忙
全媒体记者 邢天笑 张鹏 孙莹
近日,在双辽的广袤田野上,机器声隆隆,扑面而来的是春耕备耕的滚滚热潮。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新技术,温室大棚里农民们忙着育苗浇水,村镇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类农资旺销……俨然一幅万物复苏、干群携手忙的春耕图。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在柳条乡清沟村,吉林省家加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显峰一大早就和家人忙碌起来。去年,该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抢前抓早,喜获丰收。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万多平方米水稻幼苗,在摆盘作业中,程显峰严格按照“床面干净、摆放整齐、衔接紧密、土壤无杂块、棚内无杂草”的标准进行作业,以高标准、严要求为育好苗、育壮苗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农业生产质量整体提档升级。程显峰组织工人将秧盘搬上流水线,撒肥、覆土等工序交给机器自动完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今年育有14万盘水稻秧,全部采用钵体育秧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秧苗生长,每亩地还能省3斤种子和三分之一的育苗土。预计今年能有28万元收益,再忙、再累也值得了。”程显峰说,在幼苗管护方面,他们用纱布断根,这样起苗不带土,而且上铺无纺布,可以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
眼前种下的是一颗颗种子,未来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待水稻起苗后,程显峰打算在6月末种上茄子、黄瓜、豆角等蔬菜,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据悉,柳条乡清沟村耕地面积260公顷,今年计划全部种植水稻。该村是柳条乡15个村唯一一个全村推广水稻机械有序抛秧的村庄,水稻有序抛秧面积180公顷,总量占比达到69%。2021年该村开始推广有序抛秧,通过两年实践,高效、节种、省时、高产的新型种植方式得到了周边水稻种植农户的认可。在省、市相关政策扶持和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夯实水稻机械有序抛秧的耕作方向,达到预期效果,为该市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同时让新型种植技术在双辽市得到广泛推广。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止在柳条乡能看见农民们辛勤忙碌的身影,走进新立乡长泡村宝华家庭农场,育苗大棚里传来阵阵轰鸣声,一台水稻育秧铺盘播种机正在进行育苗作业。摆盘、播种、盖土……随着机器的运转,育苗作业一气呵成。
今年,宝华家庭农场育有10公顷约5500盘水稻秧苗,每公顷投入8000元,预计产出1.8万斤,净收入达到1.7万元。该农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备耕既有插秧苗,也有抛秧苗,且抛秧苗能增产10%—15%左右。
近年来,新立乡不断提高农业种植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引进优新品种、创新栽培技术,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新立乡农业站工作人员经常深入村屯,面对面给农民讲解,现场为农业生产“把脉”,室内授课、室外示范的农业培训在新立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培训中,农业专家根据群众的问题因需施教,并把党的农业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成为农民春耕生产的好帮手。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记者看到农民们就像是装扮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把田坎修得光滑平整,把幼苗栽得整整齐齐,在这片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上,撒下希望的种子,精心呵护,等待着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