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助力高质量发展 ——伊通满族自治县政数局工作综述 |
本报通讯员 伊萱
一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政数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改革痛点堵点问题,坚持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在2022年度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评价工作考核中,被评为全省先进档次。
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伊通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37个部门、1697项业务办理项进驻比例为93.4%,纳入“无差别”受理部门34个,1221项政务服务事项,占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72%。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综合窗口等办事区域,企业和群众可自主选择,通过“网上办”和“现场办理”两种方式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业务。38家进驻部门均选派首席事务代表并签订《授权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理、简单事项即时办结,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伊通政务服务中心在建立告知承诺制度和政务服务中心容缺受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容缺受理机制,梳理并公布了35项告知承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94项容缺承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领办代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窗口,在预约服务、邮寄服务、“午间不间断”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周末不休”服务,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同时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和流程,开展“收件即受理”省级试点,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线上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覆盖率达到100%。重点推进前期协同服务,加快项目落地,通过在线开展空间协同和建设条件协同,生成“一单五清”告知单和“协同服务码”,2022年开展协同服务43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工改系统在线审批项目150件,计划完成投资301.6亿元。政数局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基层延伸,已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2个社区1个村完成试点建设,推广“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办事模式,在线办理本级政务服务事项40项,可受理部门延伸事项44项,自2022年6月系统上线以来,已通过线上办理业务1029件,打通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重新调整了县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设立了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 22 个专项小组,制定并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目标责任、责任主体以及具体措施。县政数局、县市监局、县财政局等8家指标牵头部门针对省评12项指标分别出台了单项指标提升方案;召开全县营商环境大会,安排布置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私营企业首次登记全程网办和企业开办全免费目标,将原来有企业出资的刻章费用、各类证照、审批文件、税控盘等设备快递送达,所产生的寄递费由政府“买单”,登记注册全程“一次不跑”。办理时限不超过6小时,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达100%。建立三项基础性工作制度,为营商环境问题的受理、调查和处理提供制度性保障,为行政检查备案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操作遵循。所有行政检查均做到了事前备案、手机亮证、扫描迎检,并在检查后及时上传检查结果,接受被检查对象评价。全县共检查备案2486次,被检查市场主体无一差评。
政府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县政数局组织各部门进行“四平备案”APP培训指导,并在伊通12个卡口设置宣传展板,积极推广“四平备案”,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备案车辆2.3万余次、备案人员2.68万余次。全县114个部门配置平台账号,录入2.15万余人,其中重点人群1万余人。县政数局协助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伊通“数字居民台账系统”,实现人口台账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建立乡镇(街道)级账号17个,村(社区)级账号213个,小区级账号281个,共录入居民信息25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