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双辽市主题艺术作品展侧记

《四平日报》(2023年2月1日) 07版

本报通讯员 双萱

春节前夕,由双辽市文广旅局主办、双辽市美术馆承办的以贺新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在双辽市美术馆举办。展览分为草编、石头画、书画、手工艺品、根雕剪纸、摄影六部分。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多角度展现了双辽市艺术发展的丰硕成果、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草编,是东北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草编作品多为当地人们废弃的玉米叶编织而成,先是把玉米叶剪成条状,再用稻草搓成绳穿梭其中,压实,使田间地头的废品变成了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多年来,双辽市剪纸作品形成了古朴、粗犷、彪悍、大气的双辽风格,蕴涵着原始宗教萨满文化的理念;又蕴涵着渔猎、农耕文化思想。艺人们用剪刀和纸张创造出这些神秘、浪漫、多彩而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表达他们对脚下热土的一往情深。“双辽剪纸”把人们对“福善”“嘉庆”的祈盼与美好的故事、人物、动物、植物、物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剪成图样,或送给他人祝颂,或张贴在自家门前窗前,盼求生活富贵、仕途顺畅等,囊括了人们生活的美好愿望。

石头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本身特质的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的美,升华和提升石头自然之美。通过精巧设计和绘画,给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石头“鲜活起来”。意境幽深的粉墨山水,憨态可掬的弥勒普陀,沉静甜美的古装仕女……这些精美的画面,呈现在石上,玲珑有致,完美极致。一幅石头画就是一件完美极致的艺术品,放在办公室、家中,能充分体现不俗的品位。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这些作品自然天成,野趣横生,集粗狂、质朴、秀气、玲珑于—身;融姿态美、神态美与韵味美于一体,使欣赏者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艺术享受。

岁月需要笔墨渲染,人民需要艺术滋润。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全部出自双辽市书画爱好者之手。这些作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风格多样,主题鲜明。以书画的形式展现了该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广大艺术爱好者们用心描绘乡村美景,歌颂乡村振兴,用文艺作品表达双辽人民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祝福和对家乡的热爱。

农民画是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截至目前,双辽市农民画培训班已在各乡镇开展多次培训,学员们也接到了来自各地商家的订单。用文化的力量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相关负责人说。

摄影展区,双辽市文化馆征集展出40余幅作品;以大众的视角,展现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记录了城市风采的美好瞬间。

“此次作品展,在艺术创作中全方位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风格多样,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助推文化精神转化为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动力,为双辽市的发展贡献美术工作者的力量。”活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