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薄弱环节 实施“六微”工作法 铁东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
本报讯(通讯员 郑佳军)铁东区聚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环节,探索实施搭建“微平台”、推送“微党课”、抓好“微活动”、组建“微网格”、开展“微行动”、实行“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六微”工作法,开创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搭建“微平台”,拓展党员教育阵地。利用微信和手机客户端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使用率高的特点,探索开创基层线上学习信息体系。该体系由“一网一平台”构成,“一网”即后台管理网络,由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牵头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一平台”即线上学习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APP,结合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机构,通知公告、网上签到等内容,方便对党员的学习管理。手机平台因为学习形式新颖灵活,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使用方便快捷,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区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欢迎。该平台也有效解决了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组织难、管理难、教育难等问题。
推送“微党课”,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办“田间微课堂”。抓住农忙契机,组织田间地头临近的党员聚集在一起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通过用沾泥土、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事例让党员有感受、有共鸣、有收获。开办红色微课堂。充分利用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每年党员集中培训及“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到塔子山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中心等教学点,开展现场式、体验式“红色”教育,用本土的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事迹影响教育党员。开展互动微课堂。为提升年轻党员干部对党的革命历史的深刻认识,推出互动情景式党课,以年轻党员干部自发编排形式多样的话剧、情景剧等形式,达到育教相兼的效果,通过艺术化的学习过程唤醒初心、坚定信念。
抓好“微活动”,提升党员学习热情。以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巩固提升,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作用,在全区组织开展送上“一张贺卡、佩戴一枚党徽、重温一遍誓词、开展一次谈心、帮办一批实事、再读一次入党志愿书”六个一微活动,让支部活动“活泼”起来,大大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同时,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微活动,组织每名党员重温入党当天情景,统一为其印制党员“政治生日”贺卡,由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的方式集中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点实行“三个一”,即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谈心谈话,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党员进行一次思想汇报。
组建“微网格”,完善党员服务机制。以“基层建设年”为契机,将“做优网格党建,提高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精细化水平”作为重点工作,下沉力量资源到网格,织密“为民服务网”。将全区划分村(社区)综治网格969个,推进“党员进网格”,完善服务机制,指导各乡镇(街道)规范网格事件管理及分类处置流程,将网格日常上报综治信息平台事项分为17类,积极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建立半月报和月报制度,建立并完善台账。形成“网格预警”机制,积极协调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入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区网格员每日上报网格事件,并第一时间对所有矛盾纠纷事件形成闭环。
开展“微行动”,引导党员担当作为。抓实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帮助身边人、做实身边事为基础,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张贴公告、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征集贫困党员、群众的急事难事。对征集上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划分为实物、求职、救助等五大类。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微心愿”等活动,由下沉党员干部认领完成,切实解决百姓身边事,逐渐打造“党员+”的活动品牌。同时,要求每个党支部至少完成一个事实项目,并建立《实事项目清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具体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以党组织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党员服务能力的加强。
实行“微积分”,量化党员管理质效。研究制定《铁东区党员教育管理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将管理内容规划为“思想政治、遵纪守法、品德修养、敬业奉献、其他方面”五个板块,按照“日常考核+年度评议+激励奖惩”三项指标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党员承诺、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上级党组织审核、亮分公示的“一诺三评一审一公开”办法,对全区各领域、各行业1.3839万名党员实施日常精细化的积分制管理,确保党员管理由“虚”变“实”、党员考核由“静”变“动”、结果运用由“软”变“硬”。实施党员管理“微积分”以来,支部党员履职有了“明白账”,使管理党员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评价党员从抽象到具体转变,真正实现“表现可量化、考核有依据、评先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