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文体服务体系 丰富百姓业余生活 ——双辽市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
本报通讯员 刘帅
近年来,双辽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显著,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成绩喜人,进一步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以“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系列活动、市民农民艺术节、全民阅读等活动为主线,强化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精心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广场文化周等各类大型文化演出,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秧歌大赛、书画展览、图片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并开展“送演出下基层”“送戏曲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年年有规划、月月有安排、节庆有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图书馆始终秉承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功能,大力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基础服务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多元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书香双辽”活动精彩纷呈,“文化讲堂”品牌服务独具特色,文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文化馆作在文化活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托重要节庆日开展系列活动,发挥文化场馆服务作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辽歌飞扬”百姓春晚、“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演出”等活动,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巩固群众文化活动成果;郑家屯博物馆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多场大型爱国主义群众文化宣传活动。完成“四史”教育馆的布展工作,成为双辽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美术馆举办了“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书画展览等活动,还举办了美术公益讲座培训班。
加强公共体育活动供给
承办了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四平赛区决赛,这是双辽市近年来承办层次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竞技水平最高的单项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双辽市第二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供给上,举办了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等公益类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了“玩冰踏雪· 健康吉林”和全民健身“百日行”等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裁判员培训等公益类培训,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支点、行政村及社区为终端的公共体育服务结构,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健康双辽建设夯实了基础。
加强公共文化、体育人才培养
科学规划全市公益类文化人才培养,开展文体骨干培训、文化志愿者培训、书画培训等公益类培训活动,带动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有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群众体会到文化惠民实效。竞技体育工作稳中有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
加强公共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建设方面,文化馆(剧场)图书馆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项目主体封闭,内部配套项目的供水、供暖、通风、消防、供电桥架等基本完成。文化广场功能日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各乡镇(街)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部达标,充分发挥了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增强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几年来,新建了双辽市体育场、双辽市篮球馆、双辽市仿真冰健身馆等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了笼式足球场和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小型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及健身步道,各行政村室外健身路径达到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双辽市文广旅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计划安排,结合“金秀线”和体育公园建设等主要任务,增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供给,积极配合市公共事业服务部门完成体育公园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加强社会性体育场馆建设。同时,依托“金秀线”42公里骑行观光旅游线路,进一步加强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