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 守好大粮仓 全媒体记者 高鸿 |
2022年,四平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8.9万亩,推广“梨树模式”570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94亿斤,实现“十九连丰”。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代农人创业者们正意气风发,步履铿锵,书写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彩奋斗故事。
双辽市卧虎镇协力村学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学武,致力于黑土地保护推广,在广袤的黑土地里不断播撒希望,成就梦想,带领乡亲们耕耘在发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黑土地上。1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该合作社农户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满院子金灿灿的“苞米楼子”,得益于“梨树模式”,该合作社玉米每公顷产量从2010年的1.6万斤增加到现在的2.6万斤以上,有的甚至每公顷产量超过3万斤。
“为了在当地推广玉米免耕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我从2010年开始找了一些亲属朋友大胆尝试,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耕种了1500多亩土地,因当年比较干旱,普通种法缺苗断控,高矮不齐,而免耕机播种的苗齐苗壮。等到秋收时节,采用新方法的地块每公顷增产玉米在2000斤以上,增收在4000元以上。”张学武说。村民们看到了效果,张学武也看到了前景,当年就购买了12台重型免耕机。
2011年,张学武创办双辽市卧虎镇协力村学文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规模化生产、集约经营之路。在每年举办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上,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块土壤耕层含水率和土地肥力都明显提高,土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少年见不着的蚯蚓也大量出现。
2011年末,协力村的村民们开始转变思维,以机具或耕地入股的方式主动入社,保护性耕作技术整村推进,全村1500公顷耕地中有95%以上使用免耕播种机,成为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村,该合作社的示范田成为响当当的保护性耕作品牌基地。
2019至2021年,该合作社连续三年参加双辽市黑土地保护项目,年实施面积达1500亩以上,增产达15%以上;2018-2021年,连续四年承担省玉米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年实施面积达300亩以上;省市县相关领导多次前来合作社参观考察,从秸秆覆盖、苗的整齐度、水肥一体化、秋后产量等方面均给予了高度评价。2022年秋季,合作社举办增产增收保护性耕地技术现场会,省相关部门专家来到玉米农田,经现场测产,每公顷产量达30486斤。
张学武说:“村民邵德春、王桂云夫妇等100多户农民把自家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腾出身子出外打工,合作社秋收时直接把粮食拉到托管农民的家,粮食不少打,就等着卖粮数钱了。”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入社农民达311人,拥有各类农机具60余台套,经营土地达6000余亩,社员年终按股分红,积极性和责任心特别高涨。
13年来,该合作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双辽市保护性耕作高达90%以上。张学武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突出生产者”。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四平市农机合作社十佳合作社”“四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兵单位”“吉林省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梦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张学武表示,合作社将一如既往发挥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努力把黑土地保护进行到底,把带动农民致富进行到底,把乡村振兴进行到底,让家乡的黑土地更肥沃、更美丽、更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