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小切口撬动基层“大治理” ——梨树县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
本报通讯员 陈时 刘瑾璇
近年来,梨树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以群众需求和治理痛点为导向,通过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变化,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群众高度认可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网格大聚能 “制”出高质量
依托网格化治理制度服务民生千万事,切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优化架构,做细网格治理。坚持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将综治、城管、信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组织4986名居民群众、5009名包保干部、企业职工等人员组成的专(兼)职“三长”队伍,建立2810个网格,并全部配备网格员,进一步压实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创新驱动,做活网格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实现了全县2846个基础网格司法服务全覆盖,为居民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累计完成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340余次。情系群众,做实网格服务。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排查上报解决矛盾问题,同时公布网格长、网格员工作电话,让群众遇事知道找谁。
小科技大赋能 “智”出高效能
坚持不断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服务民生数字化。实施“互联网+志愿服务”,强化大数据应用,全面推广“支部吹哨,党员志愿者报到”,建立线上“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三单制”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一对多”“一对一”的个性化、可跟踪服务,推动实现更多惠民政策和民生实事在线公开、在线申请、在线办理。平安建设数字化。创新打造“云治梨树”基层诉源治理品牌,积极构建全流程一站式矛盾纠纷线上化解模式和基层服务模式,通过普法教育、自治化解、源头化解、多元解纷等环节,第一时间收集、解决、反馈群众诉求。截至目前,累计处理各类问题3420件。群众自治数字化。依托微信群、钉钉等线上平台矩阵,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先锋作用,引导居民参与自治,对小区电瓶车停放整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造、出租房屋违规装修等进行议事协商,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小服务大增能 “志”出高品质
积极开展“千名党员进社区,办千件惠民实事”主题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疫情防控坚实防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组织近2000名县直机关干部下沉社区,1.7万余名党员积极参与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防、资源联用,以务实举措堵塞防控漏洞,提升防控效能,构筑起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的坚强防线。营造文明基层良好氛围。组织广大党员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等,及时做到既家喻户晓,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崇法尚德、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探索五方联动治理模式。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责任单位+小区党支部+居民群众”五方联动模式,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微心愿”台账、党支部联系点台账。截至目前,完成实事项目634件,兑现微心愿1518个,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带头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