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旅产业 做足生态文章 ——从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说开去 |
本报评论员
1月8日开幕的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现场热闹非凡,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欢畅,其中的重头戏:头鱼拍卖出创纪录的价格。在银白色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后疫情时代即将爆发的巨大消费潜能和市场活力,也深刻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给广大市民营造了这一饕餮盛宴,也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敲响最强起始音。开展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二龙湖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擦亮二龙湖渔猎文化品牌,助力冰雪产业向冰雪经济跃升,把“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把四平建成吉林省的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全国的关东旅游打卡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强我市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的点睛之笔,对我市增加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现代旅游业,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你有什么吸引游客的软硬件环境,就是你为旅游者提供哪些可看的、可听的、可吃的、可玩的消费点,另一个是消费群体是否有足够支撑你做强做大的消费潜力和消费驱动力,也就是有多少人有能力走出家门开展旅游消费。从这两个方面看,四平完全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的软硬条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独特的地理资源,为我们发展文旅产业储备了充足的软硬件条件,特别是冰雪资源,犹如宝藏亟待我们挖掘、利用,并转化为推动四平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支出的一部分。就本市旅游消费群体而言,乡村游、亲子游等旅游项目规模逐年扩大,市民们不再为不具备消费能力烦恼,而在为到哪游到哪玩费神;外地消费者希望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了解独特的历史文化,四平的山水田园、冰天雪地、满族文化,同样拥有吸引力,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渴望,也必将让他们感慨于“不虚此行”。
四平发展现代旅游产业,重点是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东北地区知名旅游品牌。以冰雪旅游为支点,以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为引领,推动冰雪文旅、消费康养、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就必须做足生态这篇大文章,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要突出绿色生态这条主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旅游纳入到加快推进生态强市建设当中。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实现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要创新体制机制,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经营之路。要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方式介入,让企业在做大四平文旅产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经营形式、经营内容,不断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丰富游玩种类,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
要搭建“四季皆可游”的旅游产业框架,形成具有四平特色的旅游线路。四平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从草原到山岭,中间横亘着广袤的大平原,为规划四季游提供了难得的自然资源。只要做好规划,把红色文化、满族文化、乡村文化融入其中,就一定能打造出“四季皆可游”的四平品牌。
要打造智慧文旅,在景区建设中增加现代科技元素。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需求,本着景区经营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人性化,将信息化建设体现到景区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要加大智能化系统建设力度,为旅客提供全程的无线网络服务。重点是建设景区外部交通综合营运体系、旅游景区三维地理信息体系、游客乘车信息管理系统、游客自主租车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旅行信息系统、道路实况查询系统等,增强与游客的互动,注重游客体验感、参与度,为游客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
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为我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了个好头,挖掘冰雪“冷资源”,撬动旅游“热经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