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勇向前 ——我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回眸 |
| ||
| ||
| ||
|
全媒体记者 邵杰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城市品质化、生态优质化、乡村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宜居城市与美丽乡村共生互融。
2022年,我市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巩固“红心物业”健全分级管理、持续深化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等重点工程,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四通八达
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围绕“十五横、十二纵”道路骨干路网体系,以打通市区“断头路”、拓展城市框架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东丰路、虹桥街、慧智街、康平路、西湖街公铁立交桥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新建市政道路4.5公里,铺设排水管线5.7公里,提高了市政道路承载能力,百姓出行更方便。
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康平路、慧智街等地下综合管廊断点相继联通,累计完成主廊46.5公里;依托智慧化管控平台系统,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特种光纤等各类管线有序布局,入廊106.42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投资2208万元,相继实施了城区雨水泵站改造和排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系统工程,对老旧雨水泵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建立起雨水智能化检测系统,消除了易涝点安全隐患,提高了排涝及监测能力。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没
自2021年5月被评为国家海绵示范城市以来,我市以“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总体目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将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目标任务和重点推进项目,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组成专家库,制定年度落实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先后印发《四平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产业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四平市内涝防治监测预警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规范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流程,促进海绵产业规范发展。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全力保障海绵工程建设规划稳步实施。
循环利用,合理化修缮。对功能缺失、易涝积水、铺装破损严重的路段,采取整体海绵化改造;对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二次利用到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及巷路甬路中;充分利用现有绿地及裸土地面,建设雨水花园,增加调蓄空间。
节能减排,标准化施工。慢行路段面层,采用预拌透水混凝土,基层采用预制“装配式透水道路基层”,避免了资源浪费,得到了住建部专家的认可。
创新应用,产学研结合。铺装和路缘石,采用功能与景观兼具的新型仿石材,强度和冻融循环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创新性利用建筑垃圾、秸秆等原材料,加工成再生有机质土壤作为海绵设施填料,实现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
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海绵城市构建城市水安全系统,创造了半年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一年全域消除五类水体、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全国第一等多个水污染防治业绩;以海绵城市统筹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建设宜居社区、宜行街区和宜人城区,有效提高了人居环境品质;以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维管水平提升,采用智慧化管理技术实现市政运维的网格化和精细化;以海绵城市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绘就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绿色生态画卷。
抓实“红心物业”,健全分级管理
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红心物业。紧扣“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思路,深入推行“党建+物业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凝聚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合力,破解物业管理难题,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在有物业小区,加强党组织建设,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围绕“双设五好一满意”目标,打造“红心物业”,落实物业党建政治责任,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四方联动”协调服务,构建形成党建引领、权责清晰、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物业管理服务格局。目前全市共建立物业公司党组织49个,实行红心物业治理模式小区45个。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红心物业”示范小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红心物业”示范小区23个,通过总结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物业治理工作模式。
在无物业小区,充分发挥“兼合式”党支部作用,对群众基础较好的小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与小区业主委员会协同联动,或组织居民党员、热心群众和小区“能人”等成立自治小组,引领带动居民开展物业自治服务;在街道社区履行代行管理的基础上,下发《开展“社区居民共治共享,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活动通知》,组织动员业主轮值打扫道卫生,加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发挥居民群众既是社区治理成果的受益者也是社区治理的建设者的作用,提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全市无专业化物业服务小区476个,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物业自治小区238个,街道社区兜底管理小区238个,无物业小区“清零”目标全部实现。
提高服务质量,落实分级服务。结合物业监督管理权力下沉,构建职能清晰、运转协调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扎实物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宣传贯彻《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根据我市物业行业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四平市市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监督规定》,细化了物业管理相关规定,强化了行业监管能力。为更好地处理物业服务引发的矛盾纠纷,5个县(市)区24个街道办事处均已建立议事协商机制,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化解物业矛盾纠纷。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130余次,及时处理了占用消防通道和违规停放电动车的行为,提高了住宅小区消防建设能力。
培植“工业树” 打造“产业林”
我市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平台,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在推动工业生产智能化和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下大力气,为全面振兴四平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目前,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置身于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放眼望去,项目建设风生水起,一片现代化标准厂房林立,企业生产热火朝天。
走进四平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汽车线束。华凯比克希线束是中外合资企业,产品涉及轿车、SUV、皮卡、客车、工程车等线束总成,以及制动系统线束、发动机线束、安全气囊线束和空调线束等。
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是长平一体化首个项目,全方位融入长春经济圈。我市主动对标对表聚焦任务目标,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打造百亿级现代化专用车产业园,加快一汽委改基地建设,规划布局了综合服务、零部件生产加工、专用汽车改造三个功能分区,引进一批产品附加值高的专用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落户园区,全面提升我市专用车产业在全国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园区将成为覆盖东北三省一区、辐射东北亚的中国北方最大商用专用车产业集群。
短 评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更是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路通人畅,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关系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指标。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记者感受着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度,感受着这座城市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你强我弱,而是城市和乡村携手并进、融合发展,共享成果、互利共赢。放眼未来,我市城乡融合发展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