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之美 擦亮绿色发展鲜明底色 ——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谈(三) |
时正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针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生态强省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狠抓污染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四平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以敢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瞄准靶向、重拳出击,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深入推广“三三五八”辽河治理模式,加快推进重点流域50个生态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南北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确保优良水体比例、劣五类水体比例稳定达标,打造北方缺水城市流域治理典范。要突出抓好秸秆禁烧、燃煤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任务,力争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要强化生态修复。加快绿色发展既能撬动增长、引领转型,也会进一步优化环境、惠及民生。全方位推动四平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生态修复,进一步夯实绿色这个发展底色。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使生态资产储备更加丰厚,让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好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大水网”、万里绿水长廊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构建“三区三屏三廊一网”森林草原修复生态格局,筑牢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系统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要加快“双碳”进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四平要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工业绿色升级带动全市创新转型,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融入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落实“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双辽电厂66万千瓦和绿电园区建设,积极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建设,为实现多能互补、深度脱碳筑牢基础。
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新时代新征程,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更大力度实施减污、更实举措扩绿提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厚植四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建设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