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八一希望学校让仁兴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四平日报》(2022年11月25日) 08版
党建活动
红色教育进课堂。
党史教育活动
举行“少先队主题上岗仪式,争当仁兴小功臣”活动。
开展警校互动活动。

全媒体记者 刘莉

作为以在1947年“四平攻坚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马仁兴师长名字命名的学校,八一希望学校(学校原名为四平市仁兴小学)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多年来,八一希望学校始终以光大仁兴精神为主线,重温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核心特色,以优质教学为核心支撑的办学格局,走实了一条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纳入治校方略 规划施教制度化

1963年,八一希望学校创建,原名为四平市仁兴小学,是以马仁兴师长的名字命名的学校。1995年,学校被确定为铁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更名为四平市八一希望学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并升级为四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实验基地。

为加强基地建设,学校、铁西区教育局、区政府近年来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宏化。2019年,区政府又专项投入44万元,重塑了马仁兴烈士塑像,9月26日,马仁兴诞辰115周年,举行了以“守初心传承仁兴精神 担使命再谱铁西华章”为主题的落成仪式。

多年来,学校把开展红色教育纳入治校方略,进行总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布局红色教育,德育活动如何强化红色教育,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红色教育都做出制度性规定。学校从规划管理,教师授课施教到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依据学校治校方略,有效实施红色教育。学校以“为学生个性发展积淀成功的希望”为办学理念,凝铸了“勤俭朴素、刻苦读书、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校魂。历经多任校长,学校始终坚持突出弘扬仁兴精神这一德育主线,努力创建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优质、教师队伍优秀、干部作风优良,学校自主创新、教师自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化学校,精心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学生。红色教育强点带动,促进了学校全面均衡发展,不仅在德育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办学质量上也获得了稳步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红色主线贯穿 德育活动系列化

学校以马仁兴塑像、马仁兴陈列室、四平战役纪念馆、四战四平流动展板等为载体和依托,将红色教育主线贯穿,不断赋予仁兴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学生走英雄成长之路,扬英雄高尚的精神之魂,做英雄式的好少年,全面开启了学校优质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特色活动”“共建互动”“节庆纪念”三个系列化。

实行特色活动系列化。学校开展“五坚持五争当”活动,即:坚持“清晨,红领巾向您——马仁兴致敬,争当文明好少年”、坚持“仁兴像前升国旗,争当光荣升旗手”、坚持“少先队主题上岗仪式,争当仁兴小功臣”、坚持“学基地教材,争当基地小讲解员”、坚持“入校知校史,争当仁兴新队员”活动,这是学校的传统抓法,也是学校红色教育的特色品牌。

实行共建互动系列化。作为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注重红色教育资源共享,积极面向社会开放。从1998年更名至今,学校多次召开区、市德育现场会,累计接待校内外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2万余人次,被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广泛赞誉为“最能彰显仁兴精神的一项传统活动和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军校互动、警校互动、馆园互动,与驻平部队共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拥军意识,学校被评为“吉林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与铁西交管大队建立共建关系,交管大队干警坚持到学校开展交通规则知识讲座,培训小交警,共同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爱心助学、警营参观体验等活动。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四平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等场所举行主题参观、纪念活动。学校3名基地小讲解员被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陵园遴选为优秀小讲解员,成为“四战四平”的宣讲员。

实行节庆纪念系列化。每年“十一”,学校都结合红色教育主线,开展“继传统、读好书、迎国庆”“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不同主题的庆祝活动,通过主题庆祝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每年的“七一”,在学生中开展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做仁兴好少年”“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党,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每年的清明节,全校师生都要齐聚在马仁兴塑像旁,围绕弘扬仁兴精神这一红色主题,举行祭奠和追思活动。仁兴小功臣佩戴奖章站岗护像,让光荣感、使命感、荣誉感感召每一名学生,激励他们争做仁兴好少年。

此外,在四平解放纪念日、马仁兴烈士诞辰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学校都要围绕红色教育,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

学科联动落实 课堂渗透常态化

在推进和深化学校红色教育中,学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学科联动,全学科渗透,依据各学科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提出不同的红色教育要求,通过“进课程、进课堂、进网络”三进的方式,把红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红色教育进课程。学校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仁兴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载体,推进红色教育进课程。成立红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工作小组,组织编写了《仁兴精神 薪火相传》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

红色教育进课堂。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红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学科联动,把红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认真落实“五有”:即渗透红色教育有意识、制订计划有安排、备课教案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期末总结有评价。通过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古诗课、交流课等教学方式促进交流,创建红色教育科研群体,鼓励教师参加有关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论文撰写和课题立项。学校“十三五”学校立项课题《诵读红色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已结题。此外,各班级通过课前晨读时间朗读爱国诗词、晨歌时间唱爱国歌曲、队课时间讲红色故事,结合校外走红色之旅、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从校内教学课堂走向校外社会课堂。

红色教育进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习知识与相互交流实现了线上传递,空中对接。“云课堂”的全面展开,给学校的红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云课堂”上,开展了“四战四平英雄史 后人务必记心间”和“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事迹主题教育。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教学群,与学生积极互动,拓宽了交流途径,让英雄的故事、历史事件更贴近学生。“云课堂”向青少年传递党的声音,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灵,确保了“红色教育不断线,思想引领云传承”。

强化环境育人 文化陶冶主题化

学校把传承光大仁兴精神与丰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校园文化设计突出红色教育主题、主线,让学生在红色育人氛围中成长。

突出党建引领。学校重视党建引领,思想铸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置学校党建专栏,把学校党建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布置的重要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宣传,让党的光辉时刻普照校园。学校在党员中开展的“争当马仁兴式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等主题活动,及时在校园党建宣传栏中展示,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共振,让红色党建引领学校红色教育,让校园文化充满红色力量。

打造书香校园。通过校园文化墙、各班进行特色布置,围绕红色教育主题,建设校园走廊文化角、诚信书吧等,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通过各学科课前的诵读展示,语文课特色朗读,各班开展读书沙龙,亲子阅读交流、课后托管诵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书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平台,实现“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沐书香。

坚持艺术熏染。学校还注重通过排演艺术节目,强化红色教育。在排演的艺术节目中突出红色教育主题,校舞蹈队的特色朝鲜族舞蹈《红太阳照边疆》和《卖报歌》在“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爱国精神”四平市铁西区中小学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中进行展示。学校创编的大型故事表演《仁兴精神代代传》,在铁西区委组织部开展的“我为党旗添光彩”故事会中进行精彩表演,师生们用精湛的讲述和表演,诠释马仁兴等革命先烈爱国爱党情怀。

红色主旋律教育使学校充满了激昂的发展动力,也促进了学校全面稳步发展。多年来,学校被确定为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单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实验学校、革命传统教育优秀实验学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仁兴精神》德育工作典型案例获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全国50佳,是四平市唯一入选学校。

红色尽染江山秀,丹心哺育逐梦人。站在新时代潮头,肩负未来使命,八一希望学校将继续高扬红色教育风帆,厚植红色成长基因,努力探索红色教育新途径,为美丽中国梦,开新局,育新人,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