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展新姿 ——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见闻 |
全媒体记者 崔圣驰
近年来,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瞄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这一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探索推出了“家庭农场”“生态农场”“科技农场”等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八里模式”。而“吉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吉林省美丽乡村先进村”“四平市十佳特色乡村”等荣誉都是对“八里模式”的肯定和鼓励。
“我们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八里庙村村党总支书记高大广眼神坚定地说。去年,八里庙村年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比10年前增长约80%。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干部与村民们携手齐努力,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秋收时节,在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里,处处是抢收的忙碌身影,收割机械在黑黝黝的土地里撒开了欢,为玉米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保驾护航”。十几名合作社的股东站在田埂边不时耳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这里以前都是单打独斗,各扫门前雪,各种各家地。现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越来越正规了!”说起创办合作社的初衷,合作社理事长卢伟显得异常激动。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在已经发展了176户村民入股。今年42岁的田亚凤就是其中一员。在面对合作社最初的“邀约”时,田亚凤是拒绝的。后来,在村党组织和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下,田亚凤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1.1公顷地入了社。“带地入社是我最正确的选择!”田亚凤回想起最初的选择至今还激动不已。2020年底合作社分红时田亚凤得到14300元。同年,丈夫在外务工收入12万元,解放劳动力后家里养的85头猪还让她收入15万元,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从“单打独斗”到“众人合力”,从“村村干净”到“家家干净”……梨树县八里庙村,村舍干净整洁,村道花木掩映,所见之处皆是美景,从村里到乡外,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八里庙人深知,有了好环境,才有好生活。这一边,从田地里吹到街道上的垃圾,村民贾大爷就眼疾手快收到了垃圾箱中。在今年,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务工的贾大爷成为了村里的一名乡村保洁员。有了这个身份,他感觉责任重大。对于工作,贾大爷认为,既能为环境整治出份力,还能有一份收入,所以一定得好好干。为了不让脱贫户因病和其他原因返贫,县乡两级政府积极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作用,让脱贫户有稳定收入。
一直以来,八里庙村紧盯村庄清洁整治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抓好农村道路、村部、学校等公共场所清洁、农户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室内清洁。清理“十堆”,治理“八乱”,不断构建党政携手、干群联手、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面对面”“点对点”与群众联手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紧盯“乡容乡貌、街容街貌、院容院貌、屋容屋貌和精神面貌”,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现如今,在八里庙村这个“黄金玉米带”上的村落,不仅“白天有农活,晚上还有文化大院”——走进康平街道八里庙村的千人广场和文化大院,远远就能听到动听的歌声。
八里庙村的千人广场、文化大院以及农家书屋等的创建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从根源处打通了引导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仅如此,八里庙村在全县先行试点推进“道德银行”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展7次“道德银行”评比,共发放奖励物品总价值21万元。“道德银行”如同善行善为的“播种机”,将道德的种子播撒到八里庙村的各个角落,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八里庙村的一个个新变化,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民心基础。如今,干部团结了、村民心顺了、环境改善了,现在,八里庙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