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个转企”转出市场主体新希望大空间
全媒体记者 高鸿 通讯员 任媛媛

《四平日报》(2022年11月24日) 08版

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个转企”的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深挖“个转企”潜力,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促进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经过4年的努力,共完成“个转企”2207户。在“个转企”进程中,一些成功的先进典型不断发展壮大,发挥着市场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让广大个体工商户从身边的先进典型中坚定转企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个转企”转出新动力

“个转企”让个体户获得了实惠,更增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2020年1月,梨树县安能物流有限公司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个转企”,变成了“正规军”。公司法定代表人鲁娜表示,自己是农民出身,在做物流生意前一直在家务农,为了让一家老小过上更好的生活,她选择了出去打工。一次偶然机会,他与做物流生意的表哥交谈后,觉得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网络购物有着相当可观的前景,她便从2017年5月开始经营物流生意。在个体经营时期,随着业务不断扩大,“不专业”“不正规”“不规范”等问题也不断显现,由于不能及时为客户解决发货纳税发票问题,因此流失了挺多大客户。在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鲁娜的物流生意从个体户成功转型成为企业,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转型升级后,不仅公司员工有了动力和保障,而且为客户业务往来提供了诸多便利,更降低了经营风险,开阔了市场和发展空间。2022年,该公司还获得了省级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2万元。

“个转企”转出新机遇

“个转企”让个体户提高了身价,更拓展了市场销售空间。2017年,宋学金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创办了一家名为“鑫顺粮食仓储经销处”的个体工商户,主要经营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和运输。由于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且善于经营,逐渐形成规模。就在他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的买卖受到严重影响,产品需求缩水,销量大大下滑。他每天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经过反复分析认为,自己面临的困境就是疫情后要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必须扩大市场影响力,寻找新的市场资源,宋学金把目光放在了长春,当他兴致勃勃来到长春寻找订单时,却连连碰壁,遭到需求方一次次泼冷水:“你一个个体户生产能力和质量能有保障吗?”“我们只考虑与公司签订合同,个体户规模太小,承受风险能力太弱,如今的经济状况我们不想冒风险。”这让宋学金感觉到,在新的市场大潮下,个体户身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几经波折后,宋学金的生意也实现了从个体工商户到鑫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华丽转身”。转企后,宋学金重新制定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粮食设备,拓宽了销售渠道,相继在长春签下了一批批订单,企业走向稳步发展之路。宋学金表示,自从换上有限公司的牌子后,跟客户谈生意比以前更有自信了,客户的认可度明显提高了,底气也足了。

“个转企”转出新天地

“个转企”让企业保证了销路,更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双辽市名优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处于2010年12月登记注册,2021年6月转型升级为企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水稻无公害绿色规模种植。起初是粗放式管理,机械设备等资源利用不充分,一年下来收入微乎其微。自“个转企”升级后,农用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减少中间环节,而且议价能力也有很大优势,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经初步核算,一亩地节省成本近150元。在2021年王奔镇丰收会上,与长春洪泽米业、双辽市万邦农业等粮米经销商签订大米订单达5吨,与欧亚超市等订购大米合同8吨。订单收购农场绿色优质大米,解决了好大米销售难、卖不上好价钱的难题。2021年,与梅河口市吉洋种业签订200亩水稻合同,此举降低了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农业经营风险。

一个个成功的“个转企”典型事例,正是近年来我市推进“个转企”进程中助力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缩影。市市场监管局将不断总结“个转企”工作经验,为拟“转企”的个体户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理顺发展思路,推动企业真正在“个转企”中实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