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文明新风吹进心坎 成风化俗润泽乡里
——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记事

《四平日报》(2022年11月24日) 02版

全媒体记者 张宪双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紧紧抓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这一主线,做到“三个强化”,围绕“三个聚焦”,实现“三个提升”,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开拓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之路。

聚焦“五有标准” 提升阵地建设规范性

2019年4月,按照“五有标准”建设要求,马鞍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挂牌成立,所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旨在为群众提供精准、便利、高效、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镇已完成13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自然屯全部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农户设立志愿服务岗480个(常住农户每十户一个),负责发动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打通了文明实践“由站到点到岗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实践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领单”的志愿服务流程,设计了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主题活动和常态化活动,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活动更常态。

聚焦“品牌特色” 提升文明实践参与度

马鞍山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了满族剪纸展览馆和剪纸培训基地。至今已累计举办剪纸活动含参观活动近百场,参与群众2000余人。

为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马鞍山镇还配套建成村级文体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广场)13个,乡贤门球场5个,文明超市1个。

“阵地建成后,吉林省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小分队、长春和平大剧院等文艺院团主动联系我们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法律宣传、义诊等志愿服务队还举办了门球比赛、秧歌、送戏下乡等活动,极大提升了群众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马鞍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8月,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现场参观马鞍山镇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聚焦“百姓需求” 提升干部群众获得感

马鞍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理论宣讲、扶贫济困、文化体育、生态环保、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疫情防控7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党员、乡贤、干净人家、文明户等加入其中。志愿者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疫情防控等全县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2021年4月,实践所正式启动“同心行动”文明实践活动,并制定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需求清单160余件,取得良好活动成效。

马鞍山镇还在礼遇文明实践典型、探索“文明经济”方面做出尝试。2021年春节前夕,利用两周的时间,5户文明户包的黏豆包在实践所和各级文明单位的帮助下,销售额达到23000余元。今年,帮助9户文明户发展庭院经济,全部免费安装摄像头,每百平方米土地争取收益1000元以上,使群众争当“文明示范户”的热情进一步提升。

文明之花处处开,乡村治理日日新。马鞍山镇将继续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优秀的“文明实践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