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走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之路
——访市委常委、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

《四平日报》(2022年11月15日) 01版

全媒体记者 王冬雪

“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有工作的‘定盘星’,是我们破解一切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梨树县将坚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安排,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梨树县走深走实、落地生根。”市委常委、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曾范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梨树县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我们将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梨树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四抓、四增”推动梨树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产业升级,增添发展后劲。坚持把“扩总量、上增量、盘存量”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两区两业”为平台载体,聚焦玉米、生猪、肉牛、肉鸡和现代绿色蔬菜产业基地“4+1”全产业链,持续加大与域外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做大做强晟然2万吨速冻玉米系列食品加工、浙江华统年屠宰120万头生猪及中央厨房、耘垦集团1.5亿只白羽鸡孵化饲养及屠宰加工、霍家店棚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全产业链项目,努力培育具有亿元以上,乃至几十亿产值的产业龙头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卖原字号农产品的现状,推动梨树由农业大县向农产品加工大县转变,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县域,将更多的就地就业机会留给农民。

抓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尤其是要兼顾到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旱能浇、涝能排”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特别是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明年力争推广“梨树模式”达到3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亿斤以上,坚决以自身的稳产高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抓好“秸秆变肉”工程,继续以“党支部+合作社+养牛户”为推广模式,以太阳沟、中安堡、孙家屯等万头牛场、千头牛场建设为重点,持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脱贫户、低收入群体加入到合作社养牛中来,努力实现“人均一头牛”目标,打造全省“第一牛县”。持续发展棚膜经济,依托梨树镇高家村、喇嘛甸镇王家园村和霍家店棚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进一步推动棚膜产业提质扩面,力争打造与山东寿光齐名的蔬菜批发产业和加工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抓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持续补充优秀教师资源,“十四五”期间每年计划招聘优秀年轻教师200—300名,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梨树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院所、文化大院建设,抓好医疗、文化下乡活动,同时,不断完善公园、广场、停车场、文化长廊等便民利民设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防止破坏生态行为,逐级建立垃圾收集转运体系,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抓基础投入,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以路网、管网、林网和城镇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在农村路网方面,以“村村通、屯屯通、户户通”为努力方向,“十四五”期间争取再新修2000-3000公里农村道路,打通农村在公路方面的堵点。在管网建设方面,统筹推进城乡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力争到2024年全县城乡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全部完成,确保县域内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在林网建设方面,统筹完成好县域防护林网建设,继续推进“屯屯都有小树林”建设,持续对荒山荒地、四旁闲置地、乡村道路等进行绿化美化,真正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在城镇改造方面,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供水供气供暖和市政设施建设,继续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