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人民的小康》:承载梦想 造福人民
许振江

《四平日报》(2021年8月19日) 06版

为全景展现党带领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辛历程、实践壮举和丰功伟绩,近日,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小康》的热播引发了广泛关注。

《人民的小康》主题寓意鲜明且有深度,该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紧扣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擘画谋篇布局,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宏大叙事和重点阐述互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的主旨要义,寓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该片以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美好生活的场景,刻画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社会成果幸福图景,展现了人民群众生活从求温饱转变为求富裕、从求生存转变为求生态的历史性跨越,生动诠释了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一部矢志不渝的为民造福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以此结题,展望新征程上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深刻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核心意涵。

《人民的小康》在内容呈现上注重时间视阈的跨越对比、空间领域的全面覆盖。纵向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横向梳理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多维立体化反映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时间线索上的久远性,通过历史视角的考察,增强内容表现力。比如该片开篇梳理“小康”的由来,进而讲述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悲惨遭遇和先进中国人的奋起抗争,凸显了百姓对小康梦想的憧憬和渴求。通过回顾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团结带领人民梦圆今朝等长历史镜头的回顾和展现,凸显这一伟大成就的难能可贵和历史地位。二是覆盖空间领域上的广阔性。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片中内容故事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东北到西南,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涉及地域空间极其宽广,全面呈现了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和百姓生活的幸福场景。三是覆盖领域的全面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覆盖的人口要全。该片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覆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养老等各方面,全面展现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人民的小康》的镜头始终对准人民群众、贴近百姓生活,聚焦人民群众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变化和提升,通过代表性故事、人物诠释大道理,折射大变化,见证大时代,实现理性叙事和感性讲述的统一,提升专题片站位高度。比如片中用唐宗秀的新衣服、沈怀德的家庭账本、刘秉珍的脐橙宴、郭云占的住房反映出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状态,折射出我国社会的时代大变迁、经济大发展。一系列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刻画,充分提升了专题片的时代感和政治站位。

此外,该片在画面拍摄和镜头选取上也颇下功夫,大量航拍镜头和短距微距镜头的综合运用,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如长桥远架、高铁飞驰、神舟飞天、“天眼”探空、风卷云涌、劈波斩浪等一个个大气磅礴的场景、一帧帧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得到犹如电影般的视觉享受;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城市的车水马龙、新农村的欣欣向荣等画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注脚、最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