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

第二编
四平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945年8月)

《四平日报》(2021年8月18日) 06版

党史

重建后的磐石游击队多次与主力部队联合同日伪军展开激战。其中在伊通境内的就有多次,如193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一部和磐石游击队配合,在伊通县马家岭与伪军交战;1936年7月22日,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联合磐石游击队在伊通县六道沟附近,同日军仓本部及伪军一个连交战,打死打伤敌人各2人。

重建后的磐石游击队最为重要的一次战斗,就是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一部联合袭击伊通营城子伪军机枪连。

伊通县的营城子是这一带的军事重地,是由伪首都新京

(长春)通往辉南、东丰、磐石、西安(辽源)等地的交通要冲。伪军骑兵十三团就扼守在这里。机枪连驻守在东门外道北,住的是伊通县一个大地主的房子,东侧靠着土堤,堤下有渠道,四周修有围墙,筑有炮台和了望哨,戒备森严,易守难攻。日军为了严密控制伪军,还派日本指导官监视伪军的一切行动,并指挥伪军数次进山里“讨伐”过抗日部队。对机枪连这颗“钉子”,县委和游击队早就打算拔掉,但因武装力量不足,未能实现。

1935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参谋长丁水龙率二师一部六七十人,由濛江(今靖宇县)来到江北游击区,利用青纱帐的有利时机,配合磐石游击队,先后在伊通、磐石、东丰、海龙等地袭击日伪军、警务机关,游击作战,打击敌人。

为了加强党对抗日山林队的组织领导,建立起一支以游击队为核心的抗日武装力量,能够坚持在辉发江以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0月,丁水龙联合“野猫”“七侠”“金山好”“登山好”等11支抗日山林队领导人,组成“江北抗日联合总指挥部”,丁水龙任总指挥,“野猫”“七侠”任副总指挥。历经几个月的战斗,弹药消耗很大,为了补充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袭击敌人,打击其嚣张气焰,打破日伪势力对伊通外围的严密控制,于是做出了袭击营城子伪军机枪连的决定。

抗日山林队“登山好”的首领王海荣,曾在营城子伪军机枪连当过兵,人熟地熟,经常进出营城子。丁水龙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约王海荣一起去头道沟,同磐石中心县委书记金昌根、宣传部长陈文彬商议,拟定袭击营城子伪机枪连的

作战计划。王海荣提议由他的挚友温启发作内应,提供情报,但苦于无人联络。金昌根、陈文彬提议由营城子北门外才家店党的秘密联络站联络员才云清接头联系。丁水龙表示同意,事成后要对温启发给予酬谢,队伍在伊通头道沟待命。

10月7日,县委的陈文彬同王海荣一起来到才家店,向才云清交待了任务。才云清与温启发接头,温启发提供了伪机枪连的营房、兵力、军械库、岗哨、火力配置情报,由才云清转送到头道沟。同时商定11月11日午夜袭击,如有情况变化,以东炮台射击孔挂白布条为信号。

11月11日,县委派陈文彬先行赶到营城子,得知伪军机枪连内住有很多日伪军,不能袭击。

11月15日,陈文彬、宋明植、杨启霖3人先行赶到营城子,探明机枪连主力已外出,但院内仍住有不少日军。第三次定于11月21日凌晨袭击,队伍到达后,但炮台上伸出不能袭击的信号,于是命令部队迅速撤回头道沟。三次袭击未成,丁水龙和县委书记金昌根心急如焚,为弄清情况,再次派人到营城子探听准确消息。

23日终于发现战机:连长带全连主力去外地执行任务,连内只剩副连长及20名士兵。温启发还提供一个可靠情报:进驻机枪连的日军将在25日晚秘密撤离营城子返回伊通县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