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好脱贫攻坚“接力棒”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圆满完成转换交接 |
通讯员 宋顺吉 本报记者 郭洪涛
自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交接以来,市民政局驻村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圆满完成转换过度“交接期”,以沉浸式工作状态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局面。
牢记使命担当、助力乡村振兴。在转换过渡交接期里,工作队主动寻找“战机”,查短板补弱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和乡村振兴促进法,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在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大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等方面对标定向、统一思想。
聚焦主责主业,巩固成果守底线。工作队驻村后,积极围绕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稳定改善等乡村建设方面开展工作。主动对接各方面帮扶力量,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在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中,主动联系县城市环境执法局及相关部门,出动垃圾清运车40余台次,对全村垃圾进行彻底清运;走访了所有脱贫户,完善了日常沟通对接机制,达到了村情户情一口清;继续发挥脱贫攻坚战时“销售扶贫”的做法,动员民政系统的单位、员工及社会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帮助原脱贫攻坚项目“乡村旅游蔬菜大棚”销售豆角1000余斤,为脱贫户尚云芳销售庭院种植黏玉米增收2000元。
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项目落地。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在工作中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为百姓办实事。借助争取到的首批县级22个村之一的美丽乡村创建标准示范村契机,为全村修宽5米约7公里长的次干路水泥路,相关部门已经勘察完毕,待修好后整体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将会有根本性改变。目前,又争取到了占地4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的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近期将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完工后,收入一方面用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留做防止返贫的储备金,此项目既带动了本村养殖户的积极性又解决了村民的灵活就业问题。
强化队伍,持续奋斗促振兴。工作队主动邀请曾经获得过省级脱贫攻坚优秀荣誉的第一书记到村给工作队员讲述脱贫攻坚历程和经验做法,并主动组织工作队员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十家堡镇铁岭窝堡村幸福华宇果蔬产业园参观、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岀去、取真经,进一步提升工作队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以脱贫攻坚精神谱新篇开新局。
发挥民政工作优势,汇微光成炬。工作队一方面线下积极与爱心单位联系为中安堡村主干路安装路灯筹款;另一方面,在线上成功注册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在互联网上启动了“幸福家园”——“照亮乡村”为中安堡村安装路灯募资活动。此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报民政部备案,联合全国各省市慈善总会,与民政部依法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利用合法资质,构建的一个慈善赋能村、社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基层治理的平台型项目。同时,市民政局正在向省级申请阳光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立项10万元,待审核后,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对农民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这是可操作接地气的脱贫致富帮扶工程。
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中安堡村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如今,正在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