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资源 创新载体 双辽持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 |
本报讯(通讯员 王学异)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双辽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探索创新学习教育载体,通过建设“四史”教育馆、制作宣传栏、布置展窗等方式,着力打造“四史”学习教育“现场课堂”,让“四史”知识抬头可见、驻足可观,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建设一个“四史”馆。结合实际,新建一个“四史”教育馆,展厅共有五个部分,主要展示了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100年中国共产党党史、72年新中国史、43年改革开放史,还可以观看专题片《红色的西满重镇——郑家屯》,了解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双辽解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双辽的光辉历史。今后将组织各部门到“四史”教育馆进行参观学习,使党员群众的参观学习更加便捷,进一步提升双辽市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制作一组宣传栏。在今年新建的红色教育基地英雄广场内,重点打造了12个“四史”教育宣传栏,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阵地”和“四史”学习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宣传栏包含了45组图版、240张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奋斗历程,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化对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打造一条教育长廊。文化长廊是双辽市地标性文化符号,全长460米、设有39个展窗。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将展窗内容都更新成了“四史”知识。以时间为主线,分不同主题,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串串数字、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等,全面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发展脉络,39个展窗连在一起,构筑了一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四史”教育链。
双辽市将继续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用好“四史”学习教育资源,持续掀起学习热潮,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学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