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代代人的血脉传承
——长征精神述评

《四平日报》(2021年8月9日) 01版

新华社记者 张千千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4D+六面”沉浸影院,将观众带入当年红军长征的真实场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动人心魄、感人奋起。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立志走好新的长征路,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想与信念

无论历经多大险阻,也必须把发电机背到指定地点,这是使命!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组织派了一个128人的加强连,保护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发报机和一台68公斤重的手摇发电机。最初是8个人轮着抬发电机走,随着连队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抬发电机的人越来越少。

无论多么艰难,沉重的、染着红军鲜血的发电机始终没有被扔下。过草地前,加强连只剩3个人,这3名战士硬是把设备安全运抵延安,保证了部队信息的传递,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80多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从未湮灭。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脱贫攻坚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一个个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新的长征路书写使命担当。

2019年,因为遭遇山洪,扶贫干部黄文秀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去世前3个月,她曾发布一条朋友圈,纪念自己驻村满一年:“我心中的长征!”

在广西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黄文秀不停地为乡亲们奔走,带领88户共418人脱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私家车当工作车用,驻村满一年那天,汽车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有1800多人牺牲。他们中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是信仰的力量!

方向与道路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遵义会议》诗作,回顾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并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走向新生、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是共产党人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特别的智慧、胆略,开辟出新的伟大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下转四版)